首页>检索页>当前

产业文化育人跨界育人的高端境界

发布时间:2017-02-28 作者:张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余祖光先生的新著《产业文化育人——理论探索与教育实践》出版了。这是他10年来深耕产业文化领域研究成果的结晶。读之,收益、感悟良多,置喙一说。

    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价值创新

余祖光的这一研究成果是当下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创新成果,对指导职业教育的产业文化育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产业文化育人是一种横向交融的跨界育人。从职业教育性质看,职业教育是产业与教育、学校与企业、工作与学习的跨界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职业教育作为“另一类型”教育的内在依据。因应这一本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现代职教体系的鲜明特征,亦成为职业教育产业文化育人的特殊规律。余祖光从事物分层的角度解读这一规律,认为产教融合指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是宏观层面的;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中观层面的;工学结合是工作与课程教学的结合,是微观层面的。产业文化的跨界育人正是在这三个层面整合而共同实现的。

产业文化育人是纵向提升的高端育人。从教育教学内容看,职业教育还有一个纵向层级问题。比如知识、技能、方法、文化的传授和赋予,是一个逻辑递升的内容序列。知识是基础性的,具有文化生成性;技能是本位性的,蕴含文化应用性;方法是理论化的,具有“术”的工具性;文化是高端性的,指向育人的目的性。可见文化具有统摄性,文化育人既是根本,又是形而上的,知识、技能、方法的教育都是服务于文化的;文化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系统产业文化观的建构创新

《产业文化育人》结构体例分为产业文化和产业文化育人上下两篇。著者以坚实的研究积淀,开阔的理论视野,深厚的语言功力,将“产业文化”这个学界还很陌生、模糊的核心范式予以理性观照和系统阐发,建构起一个系统的产业文化观,具有独到的创新品质。

《产业文化育人》认为,“产业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被普遍认可和遵守的行业习俗、规范、制度、准则和价值观,以及蕴涵于行业产品和服务中的历史、艺术、品牌、质量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但并没有限于仅仅给出一个定义,而是利用逻辑划分的手法,从外延上对产业文化进行三个层级的划分和梳理,描绘出整个产业文化的完整谱系。在这个谱系中,行业文化是一级划分母项,划分后得到了ABN三个行业文化的二级子项,对子项再次划分又得到了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工作文化三级子项,从而实现了对产业文化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

应当说,这一产业文化体系结构的建构,层次上是清晰的,外延上是周延的,逻辑上是自洽的,是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在我国产业文化的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还未见到专门的著作和较为系统的论述的背景下,这一研究创新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作用。

    产业文化育人实践的探索创新

产业文化育人,理论的澄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到育人实践之中,在落地践行中取得实效。产业文化育人实践的探索创新,主要体现在其所提供的育人方案、建议、方法、途径等必须是富有创意、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笔者从书中做了如下提炼。

基础文化与产业文化共生互补。产业文化育人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和基础文化、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要重视基础性工作价值观养成,又要加强产业文化中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知识教育,并努力通过“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位一体教育”的联动方式予以落实。

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育人。产业文化育人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内在环节,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形成文化育人的缺失。回归文化育人,必须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即生涯社会化与专业社会化相结合,学习世界与工作世界相结合,学校文化育人与企业文化育人相结合。”

学习过程中渗透产业文化要素育人。“在职业教育中,所处的社会文化就是产业文化,所受的影响就是企业、职业工作环境的影响。”课程学习活动往往是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发生的,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思维与技能整合、知识与文化融合的前提下建构的,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渗透着产业文化育人要素,是产业文化育人的主渠道。

(作者张健,系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17年02月28日第9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