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将安全制度变成一种文化

发布时间:2017-02-28 作者:吴美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暂时安全靠运气,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形成校园安全管理的文化是安全工作的最高境界和自觉需求,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和安全行为形成一个共同体。

多年来,天津市红桥区教育局努力提升校园安全文化,本着“标本兼治、预防为主、深查隐患、坚决治理”的工作原则,多种措施并举,优化育人环境,确保师生平安,创建和谐美丽校园。

保安室是校园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是学校安全管理文化首先进入的重要阵地。为此,我们以打造校园安全第一道关口为抓手,开展了“最佳保安室”创建活动。下发了《红桥区教育系统最佳保安室评选细则》,明确了评优指标。在保安人员聘用规范、着装仪表规范、安全防护设施九件套配套、安全管理制度上墙、整洁保安室的内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将常规教育与专题活动相结合,增强师生法治安全意识。法治安全教育、依法治校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各单位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安全法治教育,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辅导员)的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依托“12.4”宪法日组织开展“法治教育月”活动;在红桥区法院举办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德育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此外,我们还组织参与了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国际禁毒日、消防宣传日、交通宣传日等宣传工作,让安全理念植根全区师生和家长的心中,由“要我安全”进而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为。

我们深刻认识到,遇到危险能够做到自护自救,是学校教育应该给予学生的一项技能,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因此,我们要求各基层单位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认真做好应急疏散演练。2016年,我区共举办了防火、防震、防暴恐等各类演练384场,实现了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

配合防灾减灾日等契机,我们组织各基层单位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演练活动,以此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防灾减灾的宣传氛围,唤起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成立了红桥区校园安全工作微信公众号,创新了安全教育普及管理模式。实时发布安全知识和我区各校的安全管理动态信息,通过安全文化理念的渗透来规范师生的安全行为。

制度意味着规则、秩序和职责。校园安全制度的建设是学校能够良好有序运转、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将安全理念上升为文化状态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组织研讨、下校调研等方式在安全管理的多元化、实用性上下功夫,建立了8卷28条的安全管理档案,涵盖了校园安全工作的检查制度、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化制度、信息报备反馈制度等,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工作台账和应急预案。

随着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安全风险也无处不在。牢牢树立“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一定要处理”的理念,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时俱进,陆续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报告制度、安全隐患分片督察制度、安全隐患整改制度、安全隐患整改约谈制度等,进一步促进学校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的转变。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将其铭记于心,自觉践行安全文化理念。

(作者吴美芹,系天津市红桥区教育局副局长)

《中国教育报》2017年02月28日第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