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教育“命根”所系,中西部高校,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理解其真意,增强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有化危局为机遇的胆识和抱负。
在日前召开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郑重呼吁东部地区高校:“请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他坦言:“挖走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这表明中西部地区高校人才流失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相信,部长的呼吁有如为中西部高校建立了一道意识上的人才“防火墙”,对缓解人才流失问题会产生积极作用。
然而,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问题太过复杂,远远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单纯就是一个“钱”字在作怪。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问题由来已久,“孔雀东南飞”自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存在了。没有人做过精确的统计,究竟有多少人才从中西部高校迁移到了东部地区。据笔者的经验和观察,有的中西部高校历年来流离的人才几乎可以再办一所相当规模的高校。有的东部高校从学校和部处领导到院系领导、主要学术带头人大多是从中西部高校引进的,而且中青年学术骨干也大多来自中西部高校。当然,东部高校之间也存在人才流动,但规模和影响完全不能与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流失相比。
中西部高校办学比东部高校面临更大的困难。办学资源短缺长期困扰中西部高校的发展,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增长缓慢,不足以满足高校办学需要。近年来,中央政府对部分中西部高校给予了财政援助,解决了这些高校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问题,但客观地讲,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破解中西部高校办学资源匮乏的局面。当东部一些省市财政为了建设“双一流”豪掷数十亿、数百亿元资金支持高校建设的时候,中西部高校大多在翘首以盼,期待政府能够有更多的投入以满足基本办学需要。
除了经费短缺,困扰中西部高校发展的,是陈旧的观念。当江浙沪粤等地高校大胆地与一些国外名校合作建立分校,发展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时候,中西部高校仍在纠结如何开办国际合作专业;当一些东部高校在力推综合改革、扩大二级院系办学自主权,以调动其办学积极性的时候,中西部高校还在犹豫为什么要给予二级院系自主权;当很多东部高校通过教学改革和教师培训推行以生为本的教学和成果导向的教学的时候,中西部高校还在为建立基本教学规范和质量保障机制而大费周章。观念的陈旧还表现在学校文化上,重人情、重私交的校园文化与崇尚学术、尊重人才的价值要求格格不入。观念的陈旧必然带来办学的落后,置身这样的办学环境,尤其是身处其中的教师会感到不适,严重者还会产生焦虑。中西部高校教师流失情况分两类:一类是被“挖”走的,另一类是教师主动离去的。不论是哪种情况,都与办学环境恶化有关。
现实地讲,要解决上述问题,不是三年五载能够做到的。要从长计议,还要从多方面着手。增加财政投入是政府的担当,优先发展教育,从战略高度安排财政支持高校发展是最大的国计民生。中西部高校往往被地方政府管得更多、更死,地方政府很多部门都直接插手高校事务,令高校办学无所适从。这也是导致中西部高校办学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中西部地方政府的“放管服”改革应当走在前头,为高校营造更宽松的办学环境。
解决中西部高校教师流失问题,关键在学校自身。人才是教育“命根”所系,中西部高校,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理解其真意,增强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有化危局为机遇的胆识和抱负,大胆解放思想,遵循大学的基本逻辑和学术人才发展规律,采取一切可能的战略和措施,为教师提供宽广宽松的学术舞台,为他们创造优良的生活工作条件,建立教授治学机制,营造一片学术事业的绿洲,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学术,在中西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别敦荣,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报》2017年02月28日第2版
说起王宏,青海省称多县歇武镇的4000多居民几乎没有不知道的。王宏是歇武镇中心寄宿制学校...
他一头扎进大山深处40年,用知识和青春反哺自己挚爱的一方水土;他总把学生挂在心上,张开宽...
“幼儿园就是孩子们的一个家,我们中国传统的小院,不都有一个小柴门吗?”丰台区第二幼...
2016年,是何黎在昆明医科大学从事皮肤性病学教学工作的第30个年头。作为昆明医科大学皮肤...
在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位深得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她是全国模范教...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