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次教育的环球旅行

——读《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

发布时间:2017-02-27 作者:刘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读完《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一书,笔者仿佛跟着作者格雷厄姆先生进行了一次教育的环球旅行,对不同区域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颇有一种脑洞大开的感觉。

本书作者面对面采访了世界教育、技术、设计等领域的思想家和实践者,通过旅行日记、对话访谈、案例探究和思想录等形式,探讨了教育工作者如何在互联社会中应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挑战。

    技术的力量关键在于使用

客观地说,与其他领域相比,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并不像理论所述的那么大。技术本身只是中性的工具,并不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但为改变提供了可能性。在教育中,我们不应该拒绝技术,而是要善于利用技术,来提高效率。

由于世界各地发展状况的不一致,本书中所说的技术也不尽相同。比如在印度的农村,由于“媒体缺位”、电力有限,一款基础的移动电话通过宣教产妇保健知识可以挽救大量生命。比如在加纳,“世界阅读者”的部分项目借助廉价的电子阅读器使人们能读到书,给当地带来一股惊人的活力。而在英国、美国和黎巴嫩的部分地区,学生人手一台iPad已成为常态。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觉得数字化1∶1教学更值得探讨。数字化1∶1教学其实就是我国俗称的电子书包。电子书包在国内的很多地方也都在试点,但是反对的声音也很多。本书中提到了我国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情况,西山学校作为我国数字化1∶1教学的学校,早在2002年开始了尝试。

在书中,作者详细列举了英国博尔顿的艾萨学院的例子,该校已被视为英国采用1∶1计算机教学的领导者,该校每位学生及教师都有自己的ipad。艾萨学院的学业成绩是最好的代言,在ipad试点项目推荐的两年中,学校的合格率从28%跃升为100%,所有学生的考试成绩均有大幅提升。不可否认的是,新的学习方法已成为提高成绩的催化剂。英国各地包括伊顿学院和英国顶尖私立学校的教职人员都去造访该校。

事实上,数字化1∶1教学进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对于教师而言,需要积极关注数字化1∶1,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未来数字化教学的挑战。

    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当下中国教育饱受诟病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应试压力的存在,很多人把教育改革无法推进的原因归咎于应试教育。其实,应试不仅仅在中国存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类似的现象。即便是美国,中小学中应试现象也较为普遍,因为大家都要接受标准化考试的检验。目前,世界经合组织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也对各国的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很多国家希望在这一项目的评估中找准自己在世界教育中的位置。

中国有考试工厂的说法,本书中也提到现在的学校往往成为了教育工厂。为了提高中小学和高校的产出,学生必须在学习的流水线上经历无数次标准化考试形式的评价。但事实上,19世纪以来人们所接受的标准化测试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现在的个体和社会了。因此,本书中把目前的标准化测试称为高风险测试,因为这样的测试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涉及到剥夺教师权利和降低教师技能,为考试而教,缩小课程范围,以教师为本的学习以及知识碎片化等等。其实,这些问题跟我国由于应试压力而出现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处。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要培养学生适应21世纪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创业精神、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但是,这些今天社会所看重的技能,几乎都无法用现有的标准化测试制度来精确衡量。

新加坡非常重视教育,教育质量非常好,在最近公布的最新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成绩为全球第一,但新加坡也面临着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巨大挑战。尽管新加坡也认识到了要让教师培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协作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21世纪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常规考试。因为在新加坡的绩效和信用体系中,迄今还没有找到一种更好的替代方式,因此继续沿用那些高风险测试。这一点,跟我国很相似,我国的高考尽管存在问题但也无法用很好的方式替代。

对教师而言,如何处理好应试压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关系,考量着教师的教育良知和智慧。

    教师如何扮演好自己

在当下这个互联社会,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因此教师也需要重新给自己定位,主动适应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

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轻松获取人类从古到今的所有信息。今天的学生可以称得上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而老师却成为了移民,甚至沦落成了难民。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或者是权威获得渠道。互联网上的知识总量远远超过教师的知识储备,而且知识不断更新。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讲,教师的重要性已明显降低。教师变成了帮助学生面对海量信息时做出决策和判断的那个人。如果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做知识的二道贩子,那么这样的教师自然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

作者在书中也提到,教师对课程的成功意义重大:“教师们带着内容进来,他们知道这些内容要教给孩子,而且他们也能补充这些内容。他们在创造课程,这样他们就能够增加他们觉得重要的东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兴趣融入课程。他们能够制作并塑造它,使它成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可以说,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有专业热情和专业知识,并有课堂掌控能力。

“智者—引导者—朋友”,在书中作者就教师角色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路上的陪伴者,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介入,进行必要的指引。

学生是终身学习者,教师更应成为终身学习者。作者提到,随着人的平均寿命的提高,那种拼命吸收信息的模式在我们的后半生中就会失去动力,但我们仍然是活得更久的终身学习者。可以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这是教师的重要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信任的人,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楷模。

(作者:刘波,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

《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英] 格雷厄姆·布朗-马丁著 [伊朗]纽莎·塔瓦科利恩 摄 徐晓红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报》2017年02月27日第10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