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互相学习是国际教育交流的应有姿态

发布时间:2017-02-15 作者:刘义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受到“上海数学教学法”的影响和启发,从而决定改用“中国式教学方法”的英国小学越来越多。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尼克·吉布告诉记者,目前在英格兰已经有800所小学在使用“上海数学教学法”。此前尼克·吉布在2016年7月已宣布,英国教育部将投入4100万英镑,在全英国8000所小学校里推行“上海数学教学法”。

“上海数学教学法”风靡英国小学是一个可喜现象,是中国教育走出去的一个成功案例。近年来,随着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取得好成绩,“上海数学教学法”逐渐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知名度,一些国家的教育工作者慕名前来学习,英国就是其中之一。

客观来说,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教育模式和方法上也是如此。你不能说“中国式教学”是完美的,同样,你也不能说西方的教育方式是完美的。它们都难免存在着不足,很多的英国人“不会算数”就是一个例证。

长久以来,国内教育界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实践上,对西方教育大多采取仰视姿态,因此,面对英国大量引进“中国式教学方法”,很多人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进而又把国外的教学方法说得一无是处。其实,这些人忘记了,既然个体都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国与国之间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是如此。用一个专业的术语来说,这叫国际教育交流。

互相学习是国际教育交流本质所在。一者,应该以平等的姿态来审视和对待对国外的教育,国内的教育与以往相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二者,还要意识到,教育成绩要想进步和提高,就必然要与国外教育界开展交流,通过互相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不妨以双方课堂的组织形式为例来分析,“上海数学教学法”注重整体教学和学生水平整体提高,教学方案易于贯彻,而英国老师习惯于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内容。从数学知识的学习来看,英国课堂的这一组织方式会导致管理上的困难,也不利于教学过程的安排,但这种教学在激发学生思考和辩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可以说,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毫无疑问,“上海数学教学法”中的“小步骤教学法”“变式教学法”,乃至“乘法口诀”等都是我国教育的优点,是我们值得骄傲之处。同样道理,英国教育注重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评价多元的机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方式,只有不断革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才能实现更为理想的教育目标。

看了新闻报道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尼克·吉布告诉记者说:“我们将见证本国数学教育的复兴。过去我们听到太多英国人说‘不会算数’,这将成为历史。”如此肯定“中国式教学方法”,如此高调地引入“上海数学教学法”,却不感到尴尬,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实际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恰恰是国际教育交流应有的姿态,对国外的教学好方法,我们也要敢于“拿来”为己所用。

(作者:刘义杰,系出版社编辑)

《中国教育报》2017年02月15日第2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