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师读书的“忙”与“闲”

发布时间:2017-02-06 作者:孙贞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说起教师的“读书”,自上而下都是大张旗鼓地倡导支持,具体到教师个人,在自我总结中也多是宣示自己在不断地“读书学习”,如果你说哪个地区、哪个学校、哪个教师“不注重读书学习”,恐怕会令对方颇感不悦,因为大家在这方面多多少少是做了一些工作,费了一点心思的。

但在私下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老师对“阅读”没有感觉甚至嗤之以鼻,更多人则常常会诉苦:唉,太忙了,没有时间读书学习。这种“有心无力”的背后,除了教师本体因素的作用之外(如不善规划、不爱学习等),确也是一种不得不正视的客观情态。

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要把看书学习变为教师的精神需要,应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容易捉摸和便于衡量的前提和条件。这首先就是时间——教师的空闲时间。教师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少,他陷在写各种各样的计划、汇报里的事情越多,那么,他没有什么东西可教的时刻就会来得越快。”现在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本身承载的工作量比较大,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已经很少,针对这一情态,教师更需要集中有限的空闲和精力潜心教研,有关方面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引导教师利用相对的空闲时间进行有效的读书学习和专业规划,并在某些必要的统一的集体活动之外尽可能为教师创造一点自主的空闲时间。遗憾的是,在浮躁功利、形式至上之风的浸染下,学校、教师往往为某些繁苛的项目所捆绑,被一些琐细的事务而困扰,如此折腾更不堪重负,谈何读书学习?而且很多教师在宣传鼓动下只知道一味地挤学生、抢时间、拼分数。面对如是导向,很多人自然利用一切时间“忙”着,忙着那些不管有用无用、不管得当与否但对于眼前“功利”却实实在在的东西,尽管这样的日子从其内心来说着实很苦、很单调、很乏味,尽管教育生态和教师发展已然潜伏并呈现“亚健康”症候。

这时大家似乎看清了一点:有时越是说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实际走向却越是在做“思想单纯”的教师。久而久之,我们会看到这些群落之中整体及其个体内涵的缺失,尽管这种缺失仍会以某种特有的方式被掩饰乃至美化着。

诚如爱因斯坦所言,过多忙碌、负担过重必然导致浮浅。

现在,我们倒过来想想:如果教师的工作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减轻,空闲时间大大增加,教师的“读书学习”和专业蕴涵是不是就会大大增进?未必。

一个显见的例证是:在一些教师平均课时数和执教班级数量减半的学校,我们没有看到教师中间专业学习的热情有多高,恰恰相反,看到听到的是不少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比较充裕的空闲时间上网玩游戏、聊QQ、看电影,如此等等。在教师的整体休闲领域这些活动有其合理性,但将其在工作时间内无度地移植、扩展显然是不当的,对此教师本身应有清醒认识,保持自觉自悟、自警自励。

面对相对富余的空闲时间和有利条件,很多人或者找不到前进的支点和取向,或者仍然驻足于那种原始的工作方式,多少年下来,我们看到的恐怕仍然是:这些群落之中整体及其个体内涵的缺失。

为此,我要对爱因斯坦的话作出补充:不知何以所负,过而不当的闲散也必然导致浮浅。

我们倡导教师专业指向的读书学习,绝不是要大家进行书呆子式的闭门造车,绝不是要大家单纯务虚而松却教学实务,绝不是要大家无视考试、分数等现实教育测评合理层面的诉求,而是为了切实转变和提升教育理念、趋于正当的教育价值取向,为了建立和坚守教育者应有的人文情怀和精神本体,是为了建构清醒、理智、敏锐、深远的专业头脑和专业思维,稳步增进教育教学内涵,以更适切的方式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教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而其“读书学习的需要只能在教师集体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气氛中养成”。可见,没有一种置身集体的健康文化的引领,没有一种基于个体自觉的专业觉醒,教师无论有多“忙”抑或多“闲”,都很难实现真正的“专业发展”,更难以探寻并获得真正的“幸福感”。

只有真正“忙”其所“忙”、“闲”其所“闲”,教师才会“忙”而不乱、“忙”得更有价值,才会“闲”而有道、“闲”得更有意义,在“忙”与“闲”的相得益彰、互补互助中,真正步入和达成一种持续稳健、蓬勃向上的成长与发展境态。

(作者孙贞锴,系山东省烟台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7年02月06日第4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