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是时候让家训回归家庭了

    发布时间:2017-01-13 作者:付义朝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举办的一项关于家风家训的调查显示,55.7%的受访者家中有家训,55.8%的受访者认为家风家训对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有很大影响。

    千百年来,家训家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自古以来,家训作为“一家之言”,内容博大,涉及为人处世、读书治学、立身成才、持家治业等诸多方面,其主要作用是教育子孙、勉励家人。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作为家庭成员“精神族谱”的家训以及物质载体的“宗族祠堂”,一度不被重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风家训则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一些价值观念的缩影。它不仅映照出一个个家族的“规矩”和追求,也勾勒出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一首歌曾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优秀家风家训对于社会成员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发挥着春风化雨的作用,更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贡献着优秀家庭的智慧和力量,从《颜氏家训》《诫子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近年来的畅销可见一斑。

    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家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处世规范,来源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倘若作为社会风气最基本细胞的家风能够敦厚淳朴,不仅家族会人才辈出,整个社会也会充满更多正能量。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言犹在耳。当前,发现家庭的重要意义,让家训回归家庭,大力弘扬传承优良家风家训,不仅是家庭个体的责任所在,更是学校和社会的担当。

    当前传承家风,制定家训很有意义,但关键还是要知行合一、认真践行。我们要将家风家训等优秀文化传承融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注重宣传和引导,让其在现实生活中“落地”。比如,在“线下”,以家风家训廊的形式,让好的家训家风在社区中“晒一晒”,或通过歌曲小品传唱等方式“颂一颂”,让传统勤廉家风与现代生活“同频共振”。“线上”可利于新媒体平台传播好家风、家训,运用互联网传播技术,播种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实现家训传承与人们网络日常生活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其成风化人的引导作用。

    (作者:付义朝,系华中师范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

    《中国教育报》2017年01月13日第2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