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学文科还是学理科呢

    发布时间:2017-01-12 作者:豆荚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10月底,白豆与一众走下中考考场4个月的战友们迎来了高中阶段的第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高一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

    这次考试之重要,还体现在:尽管在高一入学之初,大多数学校就进行了文理分科,但对于很多方向仍不明确的孩子来说,这次考试后,他们将依据成绩,进行二次选择。

    重理轻文几成共识

    白豆这届孩子,是北京市进行高考改革,实行文理不分科之前的最后一届文理分科的孩子。作为大变革前最后的遗存,孩子们内心的混乱可以想见。

    琛是白豆初中同学,很早就展现出对历史的兴趣和天赋,当别人艰难啃读《三国演义》时,他却在津津有味地捧读《三国志》。大家都认定他将来必选文科无疑。但高一开学时,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理科。白豆大惑不解,问他原由,琛朗声答曰,文理不分科是大势所趋,他决定遵从时代潮流。是耶?非耶?我和白豆俱各茫然。

    佳也是典型的文科学霸,也在高一分班时选择了理科。佳的理由是:先选理科,学不下去再转文科,以免将来后悔。

    选择文科有可能后悔,选择理科就不会吗?

    在与白豆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先理后文,重理轻文,这几乎是当前家长们的共识,理由是:学理科将来就业容易,而文科则不然。

    白豆身边,因为想学文科而被家长一再阻止、苦劝乃至威胁的孩子不止一两个啊。

    学有一技之长,将来跻身中产者行列。这几乎是所有家长对孩子所寄予的期望,而这,也正是众多国家,包括美国这样的世界一流强国普遍推行的普鲁士教育体系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这种教育(普鲁士教育)方式的出现并非偶然。老师讲知识点进行分割教学,而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可以学会知识点,但要想从本质上掌握知识的内涵,则需要天马行空且无拘无束的思维能力。”(《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有一个有关文理分科的笑话: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这样的妙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语文老师在引导孩子们做文学鉴赏时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朦胧的烟光和紫色的山?”

    一位理科生站起来,犹豫片刻后答道:“可能是因为太阳照在山上,空气又是胶体,所以产生了丁达尔效应吧……”

    老师不置可否。

    一文科生起身,气定神闲地回答道:“本段开头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点明当时时令;接着,进一步描写这个时间段的景色,以形成立体印象。文章中写,蓄积的雨水消退,潭水清澈,寒气摄人。夕阳西下,云烟凝聚,紫气缭绕,笼罩着远处的山峦。景色描写中运用近实远虚,潭水之清澈与烟云之朦胧形成鲜明对比,景色由近水至远山,由远山及天边云霞,一笔荡开,空间境界高远而辽阔,为后文的论述做好铺垫,流利自然又意蕴丰富……”

    身为家长,如果能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这一幕,你会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其中的哪一个呢?

    学文科一定是不甘的选择吗

    由于我自身是中文系出身,因而白豆自小在我的指点下,便比其他孩子多读了些书,少学了些奥数、英语。进入高中,面临文理分科时,白豆自己做主选了文科,仿佛一切都如自动生成一般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没有些微的犹豫、勉强和不甘。

    晖是白豆高中进入新学校后最先结识的好朋友,相形之下,晖选择文理科的过程比白豆要曲折得多。

    起初,晖的家长说,不能选文科,学文将来找不到工作!虽然晖并不是一个理科牛孩儿,但她对家长的观点非常认同,于是顺从地选择了理科。

    高中进行分层教学。起初,晖将自己的数理化生四门课程都选成了高层课程,之后,便是十分艰辛的鏖战。

    据白豆说,晖经常熬夜,有时甚至通宵开夜车,白天还继续上课。经常地,中午来不及吃饭,晖就托白豆从食堂捎个汉堡包之类的快餐,草草打发了午饭。

    即便如此,晖的各门课仍然不断地亮起红灯,随即,一些科目的老师开始找晖谈话。晖苦恼中,开始质疑自己最初的选择。

    在晖的家里,意见也分成了两派。晖的妈妈是学理强硬派,一口咬定学文科将来找不到好工作,不肯松动半分;将孩子的辛苦和苦恼看在眼里,晖的爸爸虽然自己是理科出身,却反倒劝晖考虑转文,在他的理解中,或许文科比理科要容易。

    相比之下,白豆倒一直沐浴在文科煦暖的春光里,心满意足,神气活现。中考之后,彻底告别了痛苦刷题的日子,白豆学习的兴趣和幸福感陡增。

    我问:“你这么坚定地选了文科,不怕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挣不到大钱?”

    白豆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妈妈我觉得你的工作挺好啊,挣那么多钱干什么,够用就行了呗!”

    在喧嚣浮华与种种世情焦虑中,永远葆有一份从容淡定以及知足常乐的幸福感,这难道不是文科教育的精髓真谛所在吗?人生在世,日食三餐,夜眠七尺,如此而已。参透此理,生命便属于了自己。

    期中考试前,晖夙夜兴寐,手不释卷,付出甚巨。然而,结果依然惨淡。经受了如此冲击,晖的父母终于开始认真考虑让晖转文的事。晖也似乎从绝望中看出了依稀的希望。

    晖对白豆说,我要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再努力一次,如果还不行,到时再转文不迟。

    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未给孩子们太多的喘息机会,一科科的学科测验又纷至沓来。晖屡败屡战,很是悲壮。

    终于,老师找晖谈话,劝她认真考虑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一次,晖的父母统一了思想。在距离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晖递交了自己的转文申请。

    理科学不好可以转文,文科再学不好可以出国,所谓天无绝人之路,但这其间,有多少挫败、无奈和不甘。

    晖及其父母对于文科的犹疑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要一技之长还是精神家园

    当计算机和网络改变了世界,人文学科的边缘化便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提升了整个地球的运转速度,人们因为提速而变得惶惑、忙乱、焦虑,失却了古典式的内心的从容。在如此的忙乱与焦虑中,“有用的一技之长”成了人们唯一的安身立命的依据。

    此前,日本文部大臣下村博文给全日本86所国立大学下达指令,希望采用必要的步骤和措施,取消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部组织或转型,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2006年7月底,美国康奈尔大学发布了一项研究:家境优越的孩子更倾向于选择历史、文学等文科专业;选择计算机、物理等理工科专业的则更多是家境不好的孩子。因为理科,如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年平均收入会比人文专业的高2.5万美元。这项调查认为,对于所有学科,弱势家庭的孩子想取得一定的学术地位都相对于强势家庭的孩子占劣势;但对于理工科来说,这种劣势要小一些;而对于文史类,这种劣势则极其明显。

    人文学科无可避免地式微,这真不是一个令人愉悦的结论。

    默然,寂寥。随手翻动手边的书,看到了柳永《八声甘州》的半阙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

    ……

    细心体会这缓缓流布的目光,渐起渐伏的心绪;耐心咀嚼一字一句的韵味与分量。这样的心境,这样的美好,在这个时代,凝固成了一个古典的背影,寂寂地淡出。

    在这个时代的主流人群眼里,这一切是真真的过时了,我想,唯有在那些渐渐变得另类的文科生心里,还存有些回响。借着这回响,这一群人葆有着最后的精神家园。当在凄风苦雨、刀光剑影的世间受了些风寒,遭了些创伤,他们可以退回心灵的这一隅,借这些有温度的文字和穿越时空、亘古常在的情怀治愈疗伤。比起“一技之长”,这些,难道不应该是我们给予后代子孙最好的精神遗产和防身的利器吗?(作者:豆荚,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教育报》2017年01月12日第10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