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走出英语水平测试的“父爱主义”

    发布时间:2017-01-10 作者:张克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时过境迁,对英语水平测试过度倚重的人才评价方式必须加以改革,我们应以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英语教育和水平测试。

    近日,有媒体报道,今年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招生将取消英语单科分数限制。这意味着报考中央美院的考生文化课英语科目成绩将仅作为录取参考,而非必要条件。这一消息在舆论中几乎获得了压倒性的赞许,考生、家长和毕业生无不拍手称快。但也有部分艺术院校教师担忧艺考生英语水平因此下降。

    无独有偶,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艺考录取和职称评审不再将英语作为必要条件,反映出我国对人才的英语水平测试正在逐渐走出“父爱主义”迷思。

    长期以来,我国对英语教育及其水平测试遵循“父爱主义”,即教育考试部门在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和职称评审等重要人才测评中对英语成绩作限制性考核规定。这种“父爱主义”是无视考生实际需要的强制性要求,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弱国心态”,试图通过普及英语教育快速与国际接轨。必须承认,这些考试极大地提升了考生的英语应试能力,对选拔优秀人才有一定作用。但也要看到,过度强调英语成绩导致部分具有专业特长的偏科人才无法脱颖而出。

    更严重的是,不分专业和领域将英语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必要条件,违背了人才测评的基本规律。以英语成绩划线录取为例,这一政策凸显了临界点上的不公平。过去艺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测试都要求英语成绩必须过线才有机会录取。假定以60分为线,即考生成绩的临界点,60分以下的无缘录取:但实际上,59分与60分考生在应试水平上相差无几,更难以评判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下。这条人为设置的“线”让一分之差的两类考生面临完全不同的命运,无情地阻挡了许多英语不好但专业课成绩优秀的考生继续深造。

    早在十年多年前,画家陈丹青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时曾强烈抨击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制度,认为不应以英语成绩作为录取考生的必要条件。如今,陈丹青的母校中央美院从善如流,不再对艺考英语成绩作硬性要求,这是对现有艺术人才测评制度的一次创新,能够发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作用。

    时过境迁,对英语水平测试过度倚重的人才评价方式必须加以改革。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我们应以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英语教育和水平测试。英语考试成绩,并不一定代表语言运用能力。在专业人才测评中取消英语成绩限制,也不意味着英语能力的重要性降低。提升人才测评科学化水平,应更强调专业性和针对性。要相信市场需求会引导人才提升技能,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拥有国际视野和交往能力的各类人才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走出英语水平测试的“父爱主义”,步伐还应再快一些。行政主管机关推动简政放权改革应当着力解决人才评价权力过于集中、评价方式不科学的问题,减少对英语水平测试的盲目依赖,将评价权下放给办学主体和专业性社团。高等院校可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对特定专业在录取阶段不作英语成绩硬性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毕业、就业和保研资格挂钩等不合时宜的政策,对英语能力评价可通过加分等鼓励性手段实现。最为根本的,是要尊重人才发展的内在规律,突出重点,以更灵活、更科学、多样化的方式评价人的能力和素质,不要再让英语成绩阻碍专业人才发展之路。(作者张克,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

    《中国教育报》2017年01月10日第2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