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打开那扇经典之窗

    发布时间:2017-01-04 作者:杨剑英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我们所作的这小小尝试,也许就是一点燧石撞击的火星。我想,我们的学校教育之道,正是通过这样轻柔的动作,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

    清晨,我早早来到学校,高兴地看着一个个学生活泼的身影进入教室,开始了晨诵。我从教室的窗边缓步走过,发现四年级某班全体学生还在重复地诵读着本该在低年级段就熟识的诗歌。尽管学生摇头晃脑,看似很投入,但我的心里却泛起了涟漪。

    “晨诵、午读、暮省”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经典诵读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亲近经典,爱上经典,使经典融入童心。这对于提升人文素养、丰富情怀,必定有很大好处。

    学校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从80首古诗文的选择,到“校园吉尼斯”经典古诗文背诵比赛,从必选的篇章要求,到教师自选的拓展,无不浸润着诸多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良苦心思。从我们代表区教体局举行经典诵读专场,到我们在全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展示经典诵读的成果,都证明了我们的坚持付出,是能够得到令人欣慰的回报的。

    但是,这个班级对经典诗文不分年级段不加选择的诵读,似乎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并没有从孩子成长需求角度进行设计。而同一年级段有的班级却有序提升阅读深度,而且不断扩大阅读面,向更多名篇走去了。这也许是因为班主任之间、语文教师之间责任心的差异,也可能是能力差异。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带着教师们,帮助孩子拓宽经典阅读的视野呢?

    我感到我们对“经典”的理解其实是模糊的,于是我和教师们一起对“经典”一词查考解读,发现有三种含义:一是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唐朝史论家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清朝文学家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中说:“祭祀之理,制于圣人,载于经典。”就是指典范的儒家载籍。二是指宗教典籍,如《圣经》《古兰经》《大藏经》等。三是指文献典籍,如李约瑟《中国科技史》、司马迁《史记》等。

    我们逐渐清晰地认识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就是经典。“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它们的价值是在洗尽铅华后经得住历史沉淀的。因此,我们在校园里倡导不拘泥于中国经典,而要放眼到世界,不拘泥于古代的经典,而要把时光延伸到近代、现当代,还要不拘泥于文学,把领域拓展到艺术、科学、哲学、美学等。一句话,打开孩子的经典阅读之窗。

    比如,我们尝试在“一班一国,一校一世界”统整式课程里,“趁机”融入该国文学,把文学作为了解世界各国的一个“入口”。很快,“智利班”就行动起来了,在继续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同时,“插播”一段智利诗人巴勃鲁·聂鲁达的诗歌《硝石颂》:“硝石呀,你是皓月的片屑……”我们引导孩子们在研究国家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内政外交、文化艺术的同时,透过该国文化经典,更加深入、理性地认识这个国家。

    帮助孩子们打开视野,不在于要求他们去掌握“体系”或“架构”,而是让他们在熟诵李白、杜甫、白居易诗篇的同时,还知道龚自珍、戴望舒、顾城,是让他们在了解中华诗文经典的同时,还知道雪莱、普希金、惠特曼,是让他们在信手拈来“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同时,还知道罗丹的《艺术论》、黑格尔的《美学》、毛泽东的《矛盾论》。我们丝毫不小觑我们身边的孩子,在我们眼里,他们的头脑不只是可以装载知识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种,一点点燧石撞击的火星,就可以帮助他们燃起熊熊的求知之火。

    这仅仅是打开孩子们经典阅读之窗的方法之一,我们所作的这小小尝试,也许就是一点燧石撞击的火星。我想,我们的学校教育之道,正是通过这样轻柔的动作,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指给他们看那多彩的外面,从而产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憧憬。(作者杨剑英,系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7年01月04日第8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