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孩子更喜欢贴近生活的传统文化教育

    发布时间:2016-12-29 作者:时颖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知心姐姐》杂志开展“知心调查”显示——
    孩子更喜欢贴近生活的传统文化教育

    2016年“教育的未来——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成长”教育论坛于12月25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本次教育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论坛主要探讨在瞬息万变、充满挑战的未来,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家庭、学校、社会如何共同努力,让孩子更加系统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中国人的文化定位,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知道自己文化的根,立足现在,勇敢地迎接未来挑战。

    作为教育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他们是怎样看待传统文化的呢?他们对传统文化教育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建议呢?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卢勤发布了由《知心姐姐》杂志开展的“知心调查”——“贴近生活的传统文化教育更易被孩子接受”,调查共涉及全国12个城市及地区,近3000名中小学生参与了调查。调查的核心观点为以下四点。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

        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小城市最为薄弱

    数据显示,近八成学校开设了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并且有专门的教材。近六成孩子表示“非常喜欢这些课程,内容丰富有趣”。大部分学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并且孩子们对课程反响良好。

    但是,在对地区数据对比分析时,调查发现:从课程设置和内容丰富程度来看,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小城市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最为薄弱。

        在家庭中

        传统文化教育应重视情感与传承

    本次调查也设计了一些与家庭有关的调查问题。其中有一题是:你和家人参加过哪些传统文化活动?整体数据显示,只有不足两成的孩子没有和家人参加过任何传统文化活动。超过六成的孩子表示非常乐意和家人一起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并和家人乐在其中,只有极少数孩子表示不太愿意。

    在调查中,超六成的孩子表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孩子喜欢过春节的原因与成人的想象不同,将近一半的孩子表示“和家人团聚很开心,增进感情”,远远高于“收礼物吃美食和放假很自由”这两个成人眼中孩子喜欢过节的理由。而相较之下,对于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孩子们的喜爱程度却不及圣诞节和万圣节。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节日仅仅是“小长假”,只有外出旅游和吃喝活动。缺少传统文化内涵,让这些传统节日在孩子们心中日渐淡化。

    另外,有一个重要的发现:虽然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有一定重视,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家风、家庭文化的传承。在问到“家人是否经常给你讲自己家族的故事”时,只有三成左右的孩子表示“家人经常和我说”。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应该重视沃土的力量

    在本次调查的对比分析中,调查组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现象: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老少边贫地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却没有落后,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经济发达地区。在“你和家人参加过哪些传统文化活动”的调查中,老少边贫地区孩子与家人一起“听讲座、看演出”和“参加地方民俗活动”的比例均为三类地区最高。此外,老少边贫地区的孩子在参与活动时,感觉“我与家人都乐在其中”的比例也高于另外两类地区。在回答“家里人和你说过有关家族的故事吗”时,44%老少边贫地区的孩子选择“家人经常和我说”,明显高于大中小城市。

    在问到“你觉得学习传统文化对你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时,老少边贫地区孩子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大城市孩子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增长知识和见闻”。

    按说大城市经济和文化资源集中,有实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老少边贫地区是怎么做到的呢?调查组发现,老少边贫地区有一些发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多民族融合,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地方传统风俗保留相对完整;依然具有熟人社会的特征,让地方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这一发现让调查组意识到,传统文化不仅是可以学习的、有形的知识和技艺,更是浸透在生活方方面面的习惯和信念中,而发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真正力量正是深植于民间生活的沃土之中。

        孩子们更期待

        符合儿童趣味的教育形式

    在问到“你希望接受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时,孩子选择排名前三的选项分别是:“更新鲜更时尚,符合我们的趣味;互动性强,可以亲身体验;生活中用得上,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传统文化教育还需要探索如何与现代化、如何与当今儿童的趣味相结合的问题。

    在北京地区,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联合知心姐姐团队和国内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尝试在学校开设“传媒书苑”传统通识课程,以“通礼懂爱,创新智慧,治天下明责任”为核心目标,研发了针对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78节课程。在课程实践中,孩子们普遍反映喜欢“神话传说”“古代圣贤”“意趣生活类”的课程,因为“这些课程很有趣,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学习他们的精神”。而他们最喜欢的课程方式,还是参与体验、动手实践类的课程。例如,端午文化节中的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参观皮影馆、博物馆的社会考察类课程。传媒附小的孩子们提出:如果能把传统文化课程和游戏、动画片结合起来,那就更好了。

    “有趣味、记得住、用得上、好体验、听得懂、便参与”,是真正受到孩子们欢迎的传统文化教育,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作者时颖 单位: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传播部)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29日第9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