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由知识走向真实世界

    发布时间:2016-12-28 作者:臧秀霞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由知识走向真实世界
    ——解析山东潍坊市钢城现代学校“UDP”课程

    “我们学校迫切需要有一套内容连贯的课程,它要超越孤立的课程,还能帮助学生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并把所学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基于这样的认识,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潍坊市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探索出实施UDP课程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所谓UDP(understanding理解力development发展 practice实践)课程,就是通过实践使学生理解力得到发展的一种课程体系。它是在对国际文凭组织(IBO)的《小学项目课程框架(PYP)》进行追根溯源,以及对《概念过程教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形成的一套逆向设计的课程框架。

        学习内容——建立学科间联系

    已故当代著名的教育家、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波伊尔博士提出,人类的核心共性包括八个方面,即:生命周期、标志符号的使用、个体和群体、时间和空间、审美观、人与大自然、生产与消费、有目的的生活。仔细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波伊尔研究的八大人类核心共性与我们常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条线索——我与自我,我与自然,我与他人、社会这三大关系是高度契合的。

    基于此认识,学校将三大关系具体化为人类的八大核心共性,从八大核心共性中选取主题,然后把语言、数学、英语、科学、艺术等学科内容融合到八个综合的主题中,打通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知识与真实世界的关系。

    比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一个跨学科主题“时间和空间——认识校园”,围绕中心思想“学校是孩子们游戏和学习的地方”,通过“学校里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教室里有什么,它们是做什么用的?我们在学校里做什么?”等一系列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探究。孩子们在数一数学校的教室与楼房有多少的过程中,认识了数字1至20;在观察中认识了物体的形状、分类及相关汉字;学唱表演了四首与主题相关的歌曲;画校园、教室的样子,创作出想象画,比较学校和家的异同……学生们获得了远远超出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不仅仅是这些,在反复与校园“拥抱”后,学生们不但在知识、情感、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在快乐“玩耍”中爱上了校园。

    把注意力放在人类共同经验上,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而且发现了各个学科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式——协同备课和上课

    UDP课程打破学科边界,避免了分科教学中过于高估学科价值、教学内容重复等缺点,把重点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上。教师以该课程框架为工具,通过协同备课与协同教学来生成课程。在协同备课中,各学科教师在一起,不再围绕某一学科或某一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而是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科之间的统合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过程以概念驱动为本,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用活动实现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所有的探究活动从学生实践经验出发,引领学生在做中学,真正实现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习。教师协同备课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们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创造活力。

    如一年级《节日》探究单元,主班老师确定好主题后,任教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科学的教师聚集到一起,汇集了各学科的相关资源,通过讨论确定了本主题的三个重要概念“庆祝、纪念、警示”,三个重要概念联结成了本主题的中心思想“节日是庆祝、纪念、警示的方式”;围绕中心思想,教师们确定了探究线索:为什么要有节日?人们在节日里做什么?节日的古今中外的异同;根据探究线索、孩子的生活环境、学习特点、认知规律,老师们各抒己见,一起设计了介绍节日照片、做元宵、讲节日故事、感恩妇女节、一起来过植树节、自选节日庆祝等活动,并围绕中心思想和活动讨论确定了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至此,一个完整的探究单元备课计划完成了。在具体上课时,各学科教师再协同上课,以达成让学生综合学习的目的。

    《节日》探究单元进行了六周的时间,孩子们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尊重、投入、热诚”的品格及探究、沟通的能力。用家长的话说就是:“六周的时间,孩子似乎一下子长大了。”

        课时安排——把时间交给老师

    传统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们这样一些指令:“请在3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空气助燃’的实验。”“请在40分钟时间里完成一篇《快乐的节日》的作文。”“请在20分钟时间里自学完‘列方程解应用题’。”真正有价值的工作是需要时间的,而我们每节课却固定教学时间,这样呆板的上课时间往往限制了学生的学习。

    当然,学校每天的时间应该有计划。教师也必须认真考虑在各门课程上要花多少时间。但是,这种时间表只能是指导性的,而不是强制命令。UDP课程要求,时间应该为学习服务。每个课堂里的教师可以自由调整课时,他只需对教学结果负责,而不要跟着时钟转。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一节上了90分钟的美术课。

    这是《秋天》探究单元的一节课。按备课活动安排,董龙龙老师和孩子们参观秋天的校园并完成说话练习后,便开始了主题为《我眼中的秋天》的绘画课。因为有了亲身体验,更因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孩子们的绘画里呈现出了这样的一些画面:有兴致勃勃观赏校园的小朋友,有摇曳在枝头的色彩斑斓的各种树的叶子,有或青或黄的路边小草,有正绽放着的金黄的雏菊和不知名的小野花……孩子们如此细腻的观察让我们每个大人无比惊讶。更令我们想不到的是,刚刚进入小学两个月的孩子,为了完成这幅画,竟然不愿意下课,结果一节课上了90分钟。

    教育专家常说“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可是,怎么做才能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UDP课程的真实课堂告诉我们,首先要把时间还给老师,让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活动确定每节课的时间,这样老师才能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UDP课程效果怎么样?实施UDP课程后,我们明显感觉到,孩子学习更快乐、更积极了。随着课程的实施,老师们也一步一步成长起来,适应了从一名知识传授者到学生成长的陪伴者的角色转变,并不知不觉地成为了一名课程设计者。

    (作者:臧秀霞,单位:山东潍坊市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28日第9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