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全面开局,全新期待

    发布时间:2016-12-28 作者:代蕊华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一年。

        回望一年精彩

    回眸2016年,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教育精准扶贫等系列工程系统推进,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学校章程建设规范有序,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加速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高考改革试点工作稳定进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成为中考改革的新亮点;教育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出台,“互联网+教育”带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彰显;《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系统阐释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征以及落实途径,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新抓手、新生长点;《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出台,强调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谱写了学校党建工作的新乐章;学校法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实施,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迈上新台阶;《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颁布,为有效预防和遏制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保护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构筑了安全屏障;各地积极探索办学实现新突破,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为学校教育改革注入新活力,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共生共享。

    回望过去的一年,中小学教育的百花园里硕果累累,精彩纷呈。新的时期,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当前学校建设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办学理念陈旧、体制机制僵化、育人模式单一、应试倾向突出、缺乏办学活力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学校教育改革攻坚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开拓未来空间

    “十三五”期间,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等重要任务,对学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学校教育改革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加关注立德树人——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要旨。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在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新形势下学校办学的前进方向和更高要求。一方面,学校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生健康成长上;另一方面,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的时期,特别要关注学校党建工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责任意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摆在了更加凸显的重要位置。中小学党组织是党在学校中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健全完善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学校党组织建设水平,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更加关注教育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家管理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学校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立足点。在继续推进管办评分离的背景下,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充分体现多元、讲究民主、注重法治,建立现代学校内部治理机制,完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家长委员会和校务委员会,形成多元主体共治共管的治理格局,以“更加现代化”的学校治理,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驱动力。

    新的时期,尤其要关注依法治教。依法治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必由之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教进程中,要保障学校办学的各项活动符合法律法规,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要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不断彰显和巩固其作为“基本法”的核心地位,更好地发挥章程在学校建设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和依法治校中的重大作用;要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法治校园营造和谐氛围;要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和提高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让依法办事的法治精神成为每个人的信仰。

        更加关注教育公平——

    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指引中国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共享是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为教育公平赋予了新的内涵。最近公布的由亚太经合组织(OECD)组织的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结果表明,由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与上海单独参加的成绩相比较有较大变化,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教育均衡与公平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新的时期,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成果,仍将是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改造薄弱学校,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差距,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实施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虽然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而在学校层面,更需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把教育的阳光播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更加关注教育质量——

    提高质量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树立新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新时期,要克服只关注近期、只关注数字、只关注升学的质量观,改变把教育等同于教学、把教学等同于应试的状况。我们关注教育质量,要坚持全面、多元和发展的观念。既要关注教育的产出,又要关注教育的投入,更要关注教育的过程,要同时关注学生的质量、教职工的质量、办学条件的质量以及学校工作的质量;既要关注教学质量,更要关注教育质量,并适应不同主体的需要,充分考虑适合的才是更好的;既要关注当前的质量状况,更要关注长远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新时期的教育质量观为学校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以人为本,坚持顾客至上而不仅是外部质量标准的观念;更加关注多元协调,教育质量的形成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充分配合;更加关注教育的全面、全员、全程,充分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建立健全学校全面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关注持续改进,不断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改变教与学,注重内涵发展,适应多元需求,体现办学特色。在提升质量过程中,尤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市八一学校所作的重要讲话的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不断提升教师和校长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真正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回眸2016年,中小学教育事业写就了一份精彩答卷;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在凝心聚力、直指民心的改革形势下,学校发展将会谱写出更加绚烂的篇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作者代蕊华 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28日第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