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创新是“规划”出来的吗?

    发布时间:2016-12-24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秀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针对一些政府部门制定创新规划现象,专家发问:
    创新是“规划”出来的吗?

    “当下,很多政府部门都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有一次,我去一个机关开会,他们搞了一个创新规划。我是咬文嚼字的,创新是能够规划的吗?或者你规划的那个东西,它真的是创新吗?”近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2016年腾云智库创新峰会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针对时下不尊重创新规律的现象发出自己的疑问。

    “创新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从零到一、从无到有。但是这个‘一’和‘有’,当你开始创新时就很清楚吗?你是不清楚的。”刘世锦说,当人们规划某一个创新,比如说,3年内完成这个任务,也许我某天晚上脑洞大开,就突破了;但也许3年后、6年后甚至30年后,也有可能还突破不了,这是无法规划的。

    刘世锦还指出一种现象:现在有关部门在评选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企业时还挂牌。但是,你如何事先知道它是一个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企业?中国至少几十个城市都号称自己要成为硅谷。在他看来,创新要尊重规律,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为什么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让更多的人去试错,试错的人越多,对的概率才能提高。

    刘世锦认为,应该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哪个城市是创新型城市?这个不是规定的,而是竞争出来的,中国不可能所有的城市最后都成为创新城市,但是中国一定会有一批城市会成为创新中心。创新让更多的人去试错,最好把这些人聚集起来,让他们互相碰撞,这是创新城市的功能。

    “政府不要搞什么创新的规划,也不要去指定什么技术路线。”刘世锦说。

    政府应该在其中做些什么?刘世锦认为,政府应该致力于培育有利于创新的软硬环境,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比如,保护知识产权、稳定预期、排除泡沫经济干扰、维护公平竞争、创新基础设施服务等。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则认为,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创新也有自己的文化和自己深刻的特点。现在在不少领域,中国已经不再是追随者,而成为领跑者,甚至是引领者,中国的创新开始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

    除了创新不能去规划外,薛其坤更强调创新的“落地”。他说,清华大学建设了创新落地的体系,积极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建立了充分面向市场深入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特别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成功率”。

    据悉,现在清华的技术转移累计收入是6亿元,位于全国高校第一,在信息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国际前沿科技领域,成立了相应的研究与产业基地,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战略布局,这些产业基地实现了清华与地方的协同创新,大大促进了学术成果产业化的落地。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24日第1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