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美术教师李金亭的心意

    发布时间:2016-12-23 作者:赵伟雁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美术教师李金亭的心意
    一幅老画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幅温暖了几代人童年记忆的图画,特别是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后来当了老师的人,对这幅画有更深的印象,因为他们上小学时在课本里学过这幅画,走上工作岗位又教这幅画。

    “《心意》这幅作品被人教版的小学统编教材使用了30年。”这幅画的作者、78岁的李金亭老师不无自豪地说。

    李金亭拿出他收藏的三个不同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一本是1978年2月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一册,其他两本分别是1998年1月出版的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和2005年1月出版的小学语文第八册。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10年前后,这幅画出现在从小学低段到中高段的语文课本里。小学低段的课本是看图思考问答:1.放学后,老师在干什么?2.下雨了,学生到学校去干什么?小学中高段是看图作文: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把经过写清楚。

    《心意》可以算是李金亭的处女作。说起创作这幅作品的缘由,李金亭有些激动:“有很深的历史情结。”1976年,那段“让人脊背发凉”的十年动乱刚刚结束,随后恢复高考,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被重新拾起,压抑的心情一下子舒展开来,而美术作品成了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

    “在动乱年代,批斗老师的是学生,那么,一场‘浩劫’之后,首先改变的,也应该是学生。”所以,美术教师李金亭准备创作一幅学生给老师送东西的作品。送什么呢?送书,送教鞭,送花,或者送美食?都不妥。“这幅作品其实是大家的智慧。”李金亭和他当时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的老师们一起讨论,最后决定创作一幅学生雨中给老师送伞的画。为了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而真实,还必须找真实的老师和真实的学生当模特。“那位女老师叫许嘉琦,女生叫裘骆红,男生的名字忘记了。”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一切准备就绪后,李金亭就开始动笔了。

    对于初学绘画的李金亭来说,要画好这么一幅承载着众人意愿和时代意义的画,谈何容易?“大风吹来,雨急而斜,怎样用毛笔表现斜雨,这是个问题,如果用笔细描,描出白色的雨道,但那样缺乏狂风暴雨的自然表现力。”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有了一个办法,先用矾水仿斜雨的状态画在宣纸上,再染上墨,这样有矾水的地方不沾墨而显出白色,也就有了下雨的效果。李金亭特别注意画面的细节表现,老师虽然在教研室里只是露出局部身体,但她认真批改作业的姿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简易的台灯上面,放了一张白纸当灯罩,体现了老师的清贫和敬业。对面墙上,还挂了一幅标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门外两个学生的形象是画面的核心,女孩子拿着雨伞想往里闯,显现了马上把雨伞交给老师的迫切心情,但男孩子阻止了她,不让她打扰专心致志批改作业的老师。为了增强画面的美感,丰富画面内容,李金亭在画面的右上角添上了在风雨中摇曳的树枝,在左下角点缀了几束摇摆的鲜花。

    “右边那个落款的红章,根本不敢落上自己的名字。”那个点缀式的小小红色印章,让人想当然地认为,肯定是作者的名字。但当时的李金亭心里还存有动乱年代的余悸,怕别人说他搞个人主义,还怕画面上万一有什么政治错误。他便自己刻了一个与图画内容贴合的“尊师爱生”图章盖在上面。

    经过两个月的反复琢磨和修改,作品问世了。首先在中国美术馆参加了北京美术作品展,和很多美术家的作品一同参展。紧接着,被当时的《北京少年》杂志社用为封面,并被上海人民出版社制作成大幅挂图展示。以严谨著称的全国通用教材编写组也看重了李金亭的《心意》,1978年春季,正式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入全国通用小学课本。李金亭还被中央电视台请去谈创作过程。就这样,李金亭创作的《心意》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师生的心里。

    题目为什么是《心意》,而不是《送伞》《感恩》?李金亭说:“《送伞》太直白,太狭獈。《感恩》又太抽像,太肤浅。而《心意》既具体,又有代表性,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说的。”《心意》这幅画,在小学语文课上,引起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有一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小芳和小明把雨具悄悄地放在了办公室门口,然后悄悄离开了。老师第二天查出了雨具是谁送的,眼里闪着泪花,这哪是雨具呀,这分明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片心意呀!”

    《心意》的创作成功,给李金亭的美术教学增添了信心,也让他越来越重视毛笔在绘画中的运用。毛笔在他眼中是奇妙的工具,神奇的武器。他对学生说:“这毛笔,笔杆硬,笔尖软,学美术,要学会持硬控软,软硬兼施。这笔毛,醮上墨汁,在宣纸上用意念挥洒。轻则细,重则粗,水多则淡,墨多则浓。世间万物便在这轻细浓淡之间展现出来了。”在李金亭眼中,毛笔是中华传统艺术的代表。

    有感而发,无感不发,画表心声,这是李金亭的美术创作理念。他的另一幅作品《园丁》,同样以辛勤工作的教师为主题,1978年1月22日被《人民日报》以诗配画的形式刊出。“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李金亭的作品几乎都是来自生活的真实感受,来自教育的瞬间灵感。每幅画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李金亭有一幅作品名为《午休》,但画面内容却是一个高挑美丽的女老师在倒开水。一眼看去,好像和午休扯不上关系,但听到下边这个故事,会让人不由得叹服画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感受。“那位女老师叫杜嗣琮,高挑漂亮,温柔善良。教小学一年级,特别有耐心。每天中午孩子们睡午觉的时候,她就把水壶里的烫开水一杯一杯倒出来凉着,等到小朋友们午休起来,杯子里的水不冷不热正好喝。”

    李金亭说:“作为美术老师,最大的责任和荣幸,是能够传递教育正能量。”虽然早在1980年,他就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吸收为“文革”后第一批会员,而且是美协唯一一名教师会员,但他给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一名美术教师。(赵伟雁)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23日第4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