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无法想象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6-12-19 作者:冷玉斌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年终专稿·年度读书报告

    2016年初在南京,读到《东方娃娃》出品的一册图画书,叫《看,一本书!》,小小图画书,很诗意,很美好,封底上印了一句书里的话:“你永远无法想象一本书会把你带到哪里。”

    我喜欢这句话,乃至觉得,单这一句话,就有一部长篇小说的体量,在“无法想象”里,故事开始了。很幸运,2016年的阅读从这本美丽的《看,一本书!》开始,站在年尾,忽然发现,似无意又似必然,这句话成了一则“天真的预示”,预示我这一年阅读生活的“主旋律”,或者说,这一年,由于阅读,关于阅读,我所经历的,恰恰就是“你永远无法想象一本书会把你带到哪里”。

    我想,所谓“无法想象”,其实就是一个人对阅读的爱与信任,不去过分想象阅读之后的事情,而是基于一个普通读者对阅读的热情,经历阅读,相信时间。回溯2016年,读完的第一本是陈丹青先生《陌生的经验》,这是他在“看理想”出品的视频节目《局部》的文字结集。1月里的一天,兴高采烈地读完,好看到让我不知所措,拍案叫绝!那些边边角角的常识、轶事、线索,以及由之带出的人情事理,太好看了。找到“徐扬”那一集,对着视频,又听讲座,又读文章。陈先生絮絮道来,声音淡淡的、断断的,见不了火气,然内里的热触手可及。他似乎真是要弄弄“美术的普及读物”,其实不是,他意在美育,又不全在美育——“朝向我所敬爱的良人”,何只在人,完全切己,读完了总有收获,智识、视角、细节,这些是说得出的,说不出的是,陈先生的风神,言语中的韵致,还有长久的喟叹。陈先生总是有意无意间给我大大的警省,《杜尚的决定》配图中,有杜尚50多年前说的话:“艺术界眼下急功近利,物质至上的局面,用教育来改变是不可能的,可以给予抵制的方式是:沉默、缓慢、独处。”

    艺术家的洞察力与穿透力,50多年之后依然闪光,这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没有读到这金子般的一句,哪里能想到杜尚对那个时代的认知完全符合这个时代的症候。当下,如何做好一个自己?未尝不是沉默、缓慢、独处——于我而言,与之匹配的行动,最显著的大概就是重拾记事习惯。从2015年4月份,又开始对每天生活与阅读进行些许记录,缓慢地阅读,沉默着书写,独处时记录。每日近乎一成不变的生活,对个人的灵性未必不是一种消磨,但“记录”本身是一种回馈,回馈阅读,一种挽留,挽留灵性;一种对抗,对抗时间;一种拒绝,拒绝消磨。若非有此不倦,怎么能够不宠无惊,豁然开朗。首要的就是,让阅读成为日常生活——罗大里说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是,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打一张桌子,那就轻慢了一棵树,阅读就是一棵树,无法想象这棵树将会带给你怎样的荫凉与惬意。

    比如,4月初读了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有如走路的速度》。无意翻开,未曾想从这些小品里,收获了太多太多,日常化、生活感、普遍性,一个做着戏剧工作的导演,笔下文字却如此安然又平静,一点也不“戏剧”,而且,让我一下子看到了每日记录的真正价值:“并非我在孕育作品,作品也好,感情也好,早已蕴含在世界之中。我不过是将它们捡拾并收集起来,然后捧在手心,展示给观众看。”

    一天一天记录,集结在一起就是人生,我展示给自己看。阅读无法想象,对应的也是人生的难以预知,怎么办呢?是枝裕和的另一句也很体贴:“不要试图表现作品,而是去对话。的确,只要意识到这一点,作品就会自己打开门窗,清风自来。”那位前辈教给他的话,我也记住了——“你要在心里想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做。”这就是人生,这也是教育。

    也是意外,今年,先后有两本书,让自己生出些新的心愿。这两本书,一是齐宏伟著《上帝的火柴》,一是周保松著《小王子的领悟》,他们与经典对话,写下自己的领悟。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从经典里,能够读到的真是千千万万,为什么我不可以呢?这倒也是一种进步,从关注书的内容,到关注书是怎么来的,再去想,为什么我不可以也写一本?经典是一条河,任何时候进入都会激起美丽的浪花,“向经典致敬”,也是向着无法想象的那些未来。

    无法想象,也是一种“辽阔”。6月份参加一个教学活动时发言,主题就叫“辽阔的儿童阅读”,后来还专门写了篇文章,到9月份,买到周春梅老师的《一间辽阔的教室》,会心一笑,真好。“急于给学生一片天空,实际上还是给了他们一只鸟笼”,在书中长长短短的随感、笔记,是属于周老师的“上课记”,有光阴、有理想;有年轻、有成熟;有师道、有师爱;有见证、有记录,从中看见的是在一个追逐浮名和金钱的时代,有这样一位周老师“以深沉、朴素的姿态站立在讲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灿烂的星空”。她,是一位好老师。

    说到好老师,自然需要有“上课的学问”,黄玉峰先生所著《上课的学问》是年头至年尾所读专业类书中很值得一说的,初读即感震惊与震撼,在可能的言语尺度里,黄先生无论思想方向(深度)与文字指向(内容),最大限度讲出了他的心里话。就算不能坐在他的课堂上,由纸页间也可领略,他的课堂始终都是“明亮的对话”,让这本书有了非一般的专业质地。黄先生的第十讲,曰“直面教师真问题”,真正肺腑之言,启蒙之章,他最终总结出几句话:回到常识;回到原点;回到理性;回到真相;回到自我。教师用什么来垫起自己的课?黄先生的五个“回到”,可切磋可琢磨,毫无疑问,这几个“回到”精准、中肯,洋溢着教育精神与信仰,已不止于专业。功夫在诗外,老师想真正上好课,要研读的何止是“上课”。读《上课的学问》,想到的另一层是,“专业阅读”不应是教师阅读的唯一,此外,即使“专业阅读”里也有那么多非专业的东西可以获取。倘若,只能从《上课的学问》里看到黄先生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那显然小看了“学问”,黄先生的“学问”在他的思辨、他的博学,还有他的勇气。

    推而广之,并非在“专业书”里才能遇到专业,一本谈音乐的书也可以带给人很多专业的提升,不是吗?暑期读《乐之本事》,就有教学上的收获,从焦元溥的文字里,我感受到的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有情怀、有策略、有方法,“愿这本书能让你记起那个喜爱音乐的自己,想起每一个与美好感动相逢的当下。无论人生可以多荒谬,世界可以多歪斜,有些事,永远值得你放在心上,用自己最坚定顽强的意志,温柔又执拗地守护。”这样的叮嘱,带出来的真是一位好老师,毕竟,完全可以将《乐之本事》理解为焦元溥对一个普通人的古典音乐教育,说一千道一万,师者本心,正是“用自己最坚定顽强的意志,温柔又执拗地守护”——在阅读里寻找教育的光,阅读,也是给教育的多样性以可能。在无法想象之中,还是可以有所想象,2016年的阅读,同样告诉我这一点。

    下半年,一些偶然的机缘,多家童书机构联系上我,于是,集中精力读了一批童书,有图画书,有文字书;有儿童故事,有成长小说。就文字书,麦克·莫波格一套中的《划桨入海》一册,我印象深刻,前者我专门写了笔记,叫《把世界带给孩子》,这是我认为的好的儿童阅读所必需的品质;《划桨入海》则更让人沉醉,确实没想到,会在年末读到这样一本有着浓浓古典情意的成长小说,冒险故事的外壳下,是自然文学的辽远与阔大,情节朴素,意韵悠远,两位真正桨手“天地孤影任我行”的自在与气概,完美复刻了美国自然文学作家西格德·奥尔森的话,这也是我阅读本书最真实、最笃定的收获:“由失而复得的原古生活方式中寻到的简朴的愉悦,时光的永恒及对远景的期望。”(《低吟的荒野》)

    我乐于将这样的书推荐给所有的孩子,如同为今年读到的《闷蛋小镇》《老轮胎》《童话山海经》《风中的树叶》、“生活简史”系列绘本,因为其中都有浩瀚的宇宙,生命的、心灵的、生活的。儿童阅读本不应设限,博尔赫斯说“爱伦·坡跟王尔德都是相当适合儿童的作家”,让童年的他惊为天人。我不知道,如果生活在现在这个“儿童阅读”环境里,博尔赫斯还会成为日后的博尔赫斯吗?阅读这件事,说到底,还是朝向“可能性”,打开孩子梦想的天空。最好的儿童阅读,在我看来,就是大人和孩子一起穿越书籍的迷雾,构建属于自己的秘密书架,然后,把一切都交给时间,与光同尘,好像小林一茶的俳句:“白雪融化了,村子里到处都是,快乐的孩子。”不知为什么,好多年了,我总觉得,这是关于阅读能想象到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最美的景象。

    2016年即将过去,然而阅读是无止境的。前几天,接友人所寄杨照先生的《呼吸》,也谈音乐,还没开读,想必又有另一番风景,而此“呼吸”之名,难道已经隐隐映照2017年的阅读?好吧,继续,为了这最美的景象,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去开启无法想象的那些事:树林美丽、幽暗而深邃,但我有诺言,尚待实现,还要奔行百里方可沉睡。

    (作者:冷玉斌,系江苏省兴化市第三实验小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19日第9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