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丰富供给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发布时间:2016-12-19 作者:王汉青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工作时指出,“必须强化人力资本,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历史使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更新观念,丰富教育供给结构,创新教育供给,提高教育质量。

    更新供给观念,树立创新、务实、开放的办学理念。一是牢固树立创新是解决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的观念,要夯实人才队伍之基,走内涵发展之路。要以专业综合评价为抓手,加强教学建设;要深化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做实;要以学科水平评估为抓手,提升ESI标志性创新能力,把科学研究做实,把服务社会做实。

    二是要立足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现状、立足于本校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在充分了解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和本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设置规划,使学科专业设置与国家发展战略、地方产业发展实现对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一方面要“走出去”,加强与国外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合作,了解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行业、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另一方面要“请进来”,通过合作办学、请企业精英走进校园,促进高校与行业、地方发展的融合。

    优化供给结构,提供丰富、多元、多样的教育供给。“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下,大学生说读完大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说遍地大学生却没有多少符合要求的可用人才。在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最关键的还是有效供给不足。

    优化供给结构,要提供多样化的专业选择。专业设置是课程设置的基础,要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眼于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优化专业设置。要立足本校发展实际,将本校的特色专业办优办强,要着眼于新的需求,整合传统专业,设置跨领域的复合型专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要。

    优化供给结构,要提供丰富的课程类型。开设的课程门数是衡量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体现。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教师开好课、多开课,加强资源共享,尤其要加强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企业课程、海外课程等。

    优化供给结构,要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要依托互联网技术,采取多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要推进研讨式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PBL、CBL、TBL等教学方法,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要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实习实践,强化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促进供给升级,实现科学、精准、优质的人才供给。首先,要增强原始创新型人才供给。高校是“人才第一资源”的集聚区,是“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发源地。只有加强对原有高等教育供给、服务的改造和转型,才能实现原始创新型人才的优质供给。

    其次,要增强技术创新型人才供给。技术创新型人才是原始科学发现和实际工程应用的中介和桥梁,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应主动作为,以开放的视野和眼光,积极与企业、市场对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技术创新型人才供给的主要力量。

    最后,还需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供给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角下,高校要从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开发、专业学科综合评价改革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多领域交叉的能力结构和思维视野,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让想创业、能创业的大学生迸发创业行动,成功创业。(作者王汉青,系南华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19日第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