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体教医结合守住青少年的健康“闸门”

    发布时间:2016-12-16 作者:郭建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党和国家政府非常重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自200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党和国家为什么这么重视体育运动?因为,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即使是最先进的医疗体系,也无法应对慢性病的挑战:近年来,全球医药负担急剧上升;运动不足问题凸显,慢性病发生率飙升,并趋于年轻化。而加强体育锻炼无疑是国际预防控制慢性病的成功经验,因为任何的单独运动技能都不可能满足身体健康对运动的需要。

    笔者认为,当前学校体育的任务,必须从技能教育转向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用学校体育的力量,预防控制慢性病,促进体育和医疗的融合。

    体育和医疗融合是国家的一项战略。早在2014年9月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了要“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文化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更是提出,要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2016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则将“加强体医融合”写进了《规划纲要》。

    体医融合,落实到学校体育,就是生长发育规律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就是预防慢性病从娃娃抓起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就是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与体育教育的融合。体医融合,实际上回答的是,健康离不开哪些体育锻炼内容。以预防骨质疏松症为例,骨质疏松症,说明人体骨骼钙量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先要加强体育锻炼,因为身体对于饮食当中钙营养的吸收率不会一成不变,而运动才是影响钙吸收率最重要的因素;其次,身体受力大的部位钙沉积最多,而不受力的部位,钙沉积少,因此必须加强人体重力的刺激,运动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实际上,身体对很多营养素的吸收都与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如蛋白质的吸收与分布,没有抗阻力运动,单纯靠补充蛋白质就不可能有特定部位骨骼肌的长大。能够让身体吸收更多钙、让某特定部位沉积更多钙的运动,我们称之为骨质增强型运动,如跳绳、快跑等。这些运动会导致身体的承重部位受到几倍于体重的力量的刺激,达到促进骨质健康的效果。

    心肺功能的发育与健康维护,同样离不开有足够强度的运动。这些有足够强度的运动,必须每周至少做两次,持续人的一生,才能达到预防控制慢性病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导致运动不足。

    当前,运动不足已成为全世界青少年的普遍问题。统计显示,全世界每年有530万人因缺乏运动而过早死亡。运动不足已成为全球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解决运动不足难题,必须融合体育、教育和医疗,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重要性。

    我们在学校里开展的体育活动是维护人生命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重在预防,主要负责的人体健康的“上游”。而作为救治的手段和方法,医疗主要负责人体健康的“下游”。“下游”必须与“上游”合作,才能控制“下游”“泛滥”甚至“死人”的问题。只有体育、教育和医疗融合了,才能真正让学校体育发挥促进健康的作用,满足身体健康对运动的基本需求。

    体育、教育、医疗的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融合,还需要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只有让医务工作者宣传体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和孩子理解少锻炼和不吃饭危害同样大,让校长们真正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才能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陶冶身心,成为身心两健的合格接班人。

    (作者郭建军 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16日第8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