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关键是指导儿童习得规范行为

    发布时间:2016-12-15 作者:赵石屏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校园欺凌干预
    关键是指导儿童习得规范行为

    校园欺凌(School Bullying)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不仅受欺凌儿童身心受到伤害,欺凌者也将成为家庭暴力、恶性竞争的制造者,成年之后的犯罪率是正常人的4倍,容易出现人际关系不良、社交困难、情绪冲动和暴力倾向(高妍)。

    儿童欺凌(包括被欺凌)属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性与品德、个性,是三个密切相关但又不同的概念。社会性是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社会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例如能公正、合理地与人共处,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等(林崇德)。所以欺凌者需要通过干预,形成正确的社会行为,而被欺凌者,除了被保护,也要学习应对欺凌的正确社会行为。

    发生在校园的欺凌事件,应该由学校和家庭合力来干预。这里的干预是指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欺凌者、被欺凌者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着预期目标变化。学校干预是第一途径,学校是否有反欺凌的措施,不同的校园风气,直接影响着欺凌行为的发生率。

    不少国家和政府部门、教育机构都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反欺凌,例如挪威给教师提供反欺凌指导,组织班级讨论案例,给家长写建议信等。经过干预,欺凌发生率下降了50%。

    英国在中小学建立一整套反欺凌的措施,为学校老师及职工提供反欺凌的指导,效果也很明显。

    此外,家庭干预也必不可少,因为儿童欺凌行为的根源往往是在家庭。缺乏家庭温暖、缺乏安全感、家长性格缺陷、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暴力倾向,是儿童高攻击性的起因。家长要改变教养方式,克服家庭暴力倾向,包括语言暴力,主要用正强化的方式来矫正这类孩子老是搞破坏、故意惹事、不会合作分享、易怒冲动、一刻静不下来的习惯性行为,必要时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

    家长要教给孩子应对欺凌的原则方法,比如不欺负别人、不惹事,凡事要讲道理,要依理而行;如果遇到欺凌则要先礼后兵,态度鲜明地警告、反抗,因为一味地忍让、害怕和逃避,往往会进一步强化欺凌者的快感和欺凌行为。在学校要告诉老师,回家要告诉家长。

    人格特点与欺凌行为显著相关,容易卷入欺凌事件的孩子,都有性格、情绪方面的弱点,家长要注意优化孩子的情绪品质,教孩子学会与人共处。包括优化家庭心理环境、优化教养方式、重视身教示范、培养孩子积极开朗、乐于分享的性格、提高孩子与人合作的交往能力等,这些素质不仅能有效应对校园欺凌,对孩子将来进入社会与人共处也是非常必须的。

    (作者赵石屏 系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长)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15日第10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