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公开课岂能以“成败”论英雄

    发布时间:2016-12-14 作者:程云岭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前不久本人曾参加一次国家级的会议,在公开课展示环节,一位年轻教师下课铃响时还没有完成授课内容。在接下来的互动交流环节中,这节课被评课者批得体无完肤。讲课教师开始时还能平视听课者,随着指责声音逐渐增多,最后他把头埋得越来越低。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那位深深垂头的教师形象却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多年来,约定俗成的观点是:公开课通常是楷模课,是精品课,是授课教师所在学校、地区教学水平的标志。在功利导向的风向标下,公开课不敢言败,各地的公开课失败的概率也的确比较低。人们可以接受有瑕疵的公开课,但绝对不能接受连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的公开课。当代教育家研究院副院长陈洪杰在《你有勇气上一节失败的公开课吗》一文中曾写下他听公开课的感受,也形象地揭示了许多公开课成功的“秘诀”。公开课上,好学生是主角,学困生仅仅是跑龙套的配角,一旦学困生有偏离主题的迹象,教师通常马上叫好学生来救场。所以,一般情况下,公开课都能顺利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公开课也的确有许多可以失败的正当理由。众所周知,一节公开课需要长时间的精心打磨。很多情况下是异地借班上课,教师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不同的学情、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的环境等诸多不可测因素,使实际上课时可能出现许多与课前预设相差甚远的情况。再比如由于受场地等因素制约,借班上课时用的可能只是某一个班级的部分学生,而授课教师不了解学生情况,课堂提问“卡壳”也在情理之中。回到上面那节失败的公开课,如果那位教师“机灵”一些,完全可以避免课堂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比如,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直接替学生说出答案,并打一下圆场:“你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接下来马上转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也许就不会拖延教学进度。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等待学生自己说出答案。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一个真正视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是一个有勇气将公开课当常态课上的教师,是一个敢于呈现课堂真实教学面貌的教师。在我看来,公开课就应该是照顾最低学习起点学生的真实课堂。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公开课失败,尤其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公开课失败的教师。

    面对失败的公开课,我们应当从研究的视角去解读它失败的原因,而不是以“成者王侯败者寇”的评价标准横加指责,让讲课老师将头埋得很低。(作者:程云岭,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14日第10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