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首页>检索页>当前

    不废风雅 安心学术

    发布时间:2016-12-09 作者:段春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③
    不废风雅 安心学术

    汪曾祺在多篇文章中提及,博雅是西南联大的学风之一。虽处在家国危难关头,师生却不废风雅,安心学术,有超强的定力。

    其实汪曾祺本人即是一个博雅之人。他写得一手好字,联大同学马识途当年就是先见识了那别有风味的书法,才识得汪曾祺其人的;颇具“画名”,曾言如果考不上西南联大,便要报考同样位于昆明的国立艺专;擅吹笛子,笛风纯正,常在月白风清之夜,坐在联大“昆中北院”一棵暴出地面的老槐树树根上,独自吹笛,直至半夜;爱好京剧,擅唱青衣,大一时常约同好到宿舍过把戏瘾,却被不理解的同学骂为“猫叫”;喜欢昆曲,常参加“晚翠园曲会”,学会《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不少昆曲唱段;曾与同学发起成立“山海云剧社”,演过曹禺的《北京人》等话剧,除在剧中扮演角色,还负责化妆——他后来写过一篇《后台》,想来是对这一段时光的追记。

    一个人的气质修养不能速成,需要长久浸泡、滋润,像和风细雨般润物无声。汪曾祺的博雅,一方面源于传统文化家庭的熏陶,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西南联大宽松博雅学风的涵养化育。

    祖父为清末拔贡,酒后好痛背唐诗,他教年幼的汪曾祺读《论语》、练字帖。父亲多才多艺,吹拉弹唱、金石书画皆通,春秋佳日打开画室作画。这样的家庭氛围自然给了汪曾祺潜移默化的影响。

    汪曾祺自小便喜欢东看西看,对书画、民俗风情有着浓郁的兴趣。及至到了大学,这些兴趣都得以保留和发展。他仍然喜欢到处闲逛。逛裱画店,看钱南园四方四正的颜字对联,看吴忠荩写的行书四扇屏,他认为这样闲看,是“慰情聊胜天无,看看也是享受”。连别人觉得没啥看头的锡箔作坊,他都看得津津有味,说是在欣赏师傅们的槌锡箔艺术。茶叶店也有逛头,看店内挂着的书法对联、画作等等。有一次他在一家茶叶店里看到一副对联“静对古碑临黑女,闲吟绝句比红儿”,很是欣赏,多年以后尤记得清楚。这种种闲逛完全超乎功利、兴之所在。可叹的是,如今的大学生,汲汲于各种考证就业,已很难觅到这样一份非关实用的闲情了。

    汪曾祺颇为欣赏联大《大一国文》课,说编得很有“倾向性”。文言文部分突出选了《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篇”及相当篇幅的《世说新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认为这样的选文别具眼光和情怀,对联大学生重个性、轻利禄、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大一国文》是联大所有大一学生的必修课。

    联大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必修课,学生们选课很自由,不分文理。像闻一多的古代神话课很叫座,有些理科生不惜穿越一座城,就为来站着听两节课。吴宓先生的红楼梦课也颇受欢迎,文理生都有,站着听课成为一景,颇具绅士风度的吴先生总是先到隔壁屋子搬来座椅,等所有女生都落座后才开讲。

    联大尊重学生的兴趣,学生转系简单易行。汪曾祺夫人施松卿也是联大学生,她先是学物理,又转至生物系,又转至西语系。好友朱德熙,原本是学物理,后来听了史学家唐兰教授的课,对古文字发生浓厚兴趣,遂转至中文系,后来在古文字领域颇有建树。

    在这样的风气之下,联大师生大多文理兼通,举止不凡,性情高雅。据汪曾祺说,理工学院的教授兼能文事且修养极高的,不乏其人:华罗庚先生善写散曲体的诗,地球物理专家赵九章能写一手秀雅流丽的文征明体小楷,教逻辑研究哲学的金岳霖先生爱看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学生们举办沙龙,沈从文请他给学生讲“小说和哲学”……会刻木刻的马杏垣、喜欢古典音乐的欧大澄都是地质系的学生,他们大都文质彬彬、气度潇洒,毫无鄙俗之气。

    汪曾祺说,“多才多艺,是联大许多搞自然科学的教授、学生的共同特点”。除了在各自不同专业领域投入、忘我地工作,业余活动也颇为丰富,像那些参与曲会、唱昆曲的师生,不只是来自文科系,还有数论专家许宝騄教授、研究生物的崔芝兰教授、学生物的学生吴征镒等等,他们都可称得上是铁杆戏迷。

    国难当头,环境维艰,师生们食不果腹,然而却依然保有高雅的情趣,充沛的心灵,对美怀着无比的热爱,着实令人感佩。

    时隔四十余年,汪曾祺曾写过一篇《晚翠园曲会》,文章一如那细腻宛转的昆曲唱腔,千回百折,沧桑满怀,结尾处尤为动情:“在百物飞腾、人心浮躁之际,他们还能平平静静地做学问,并能在高吟浅唱、曲声笛韵中自得其乐,对复兴民族大业不失信心,不颓唐,不沮丧,他们是浊世中的清流,漩涡中的砥柱。他们中不少人对文化、科学作出了很大的成绩,安贫乐道,恬淡冲和,是中国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这个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得到扶植发扬。”

    斯言甚是。回望当年的西南联大,我们今天的教育或可从中得到更多启示。

        段春娟,山东财经大学副编审,从事汪曾祺研究,主编《你好,汪曾祺》等。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09日第4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相关检索

    社区

    热点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3516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3005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10-2020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